DG视讯21 所高校获批国自然青年基金 A、B 类项目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12
分享到: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 2025 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含延续资助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项目资助结果。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别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和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 2025 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含延续资助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项目资助结果。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别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和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每项资助经费为400 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每项为 280 万元),资助期限为 5 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每项资助经费为200 万元,资助期限为 3 年。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罗彦斌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地测学院穆青翼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相关项目紧扣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运维和灾害防控核心问题,标志着长安大学在公路、地质工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长江大学副校长赵辉教授的油气藏智能开发模拟与优化调控项目成功入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

  此次,广东工业大学获资助项目共计 3 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2 项,这是继 2023 年后再次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

  自 2019 年以来,广东工业大学已获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6 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20 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勇教授获选 2025 年度国家青年科学基金 A 类项目。

  河北工业大学郑士建教授申报的「工程合金微结构与使役性能」项目,成功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 400 万元。

  该项目主要开展钢铁材料层网结构设计和强韧化研究,促进钢铁材料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河北工业大学连续两年获批该类项目。

  湖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康旭东教授,长期致力于高光谱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方法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 A、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成果应用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等单位,获 2019 与 202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均排 3)。

  华北理工大学杨志南教授申请的「先进钢铁材料及加工技术」项目获得资助,获批经费400万元。这是华北理工大学首次获得该级别项目,标志着学校在顶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伍冬睿,2003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学士,2006 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2009 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IEEE Fellow,IEEE 模糊系统汇刊(IF=11.9)主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宋勇峰教授申报的「脂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

  近日,202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实验室聂安民教授申请的「共价键材料微观变形机制」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 400 万元。项目拟开展共价材料缺陷交互作用、化学键性-力学行为关联及原子精度加工机理研究。

  由李劼教授团队成员刘芳洋教授申报的「有色金属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材料化冶金」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A 类)项目[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为 400 万元。

  该项目聚焦有色金属材料化冶金的缺陷化学控制,以提升能量高效转换与安全存储性能为导向,旨在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理论与技术突破,并在相关企业实施工程化应用。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杨学勇研究员获A 类资助(原杰青)、张金喆副研究员获 B 类资助(原优青)。目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已自主培养 3 人次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资助,7 人次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资助。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陈静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 类)《辣椒天然抗病蛋白 L3 识别病毒激活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成功获批立项。

  该项目针对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 RNA 病毒及寄主抗病资源缺乏问题,以辣椒天然抗病蛋白 L3 为核心,解析分子机制、挖掘抗病基因资源。研究成果旨在为辣椒等重要经济作物建立持久、广谱的抗病毒天然免疫策略提供理论支撑。该项目获批进一步夯实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为相关学科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广州妇儿中心刘超研究员成功入选 2025 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项目。

  刘超博士为广州妇儿中心优生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蛋白质泛素化和类泛素化修饰在减数分裂、形态建成等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并探索其与男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关系,在克氏综合症、无头症、男性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等方面开展了部分工作。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芳华教授申报的「虫菌互作与入侵生物学」项目,成功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 200 万元。这是学校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该项目以林业重大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为研究对象,拟通过研究红脂大小蠹与伴生真菌长梗细帚霉共生入侵复合体的氮-碳调控网络,揭示该共生入侵复合体营养维持的潜在机制,挖掘红脂大小蠹虫菌共生体维持的氮-碳关键调控节点,为红脂大小蠹绿色、精准防控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该项目研究响应了国家面向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重大需求,有望进一步揭示伴生微生物在红脂大小蠹入侵成灾中的作用,并为绿色、精准和高效的下一代革命性生物技术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食品安全研究院陈苗苗教授申报的「食品安全传感检测」,成功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3年。

  该项目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关口前移,聚焦花生黄曲霉侵染产毒柔性传感原位监测方法,揭示 ARC 菌剂对花生黄曲霉菌生长、侵染和产毒阻控靶点,解析抑制作用机制,旨在为花生等粮油食品真菌毒素污染高效防控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谢晓灵教授、汤苏安副教授分别获得血液领域、骨科领域青年科学基金(B 类)资助,直接经费为 200 万元/项。

  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寒霄老师申报《随机最优控制理论》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B 类项目(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王寒霄 2022 年至今就职于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助理教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随机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主要关心时间不一致控制问题、随机 Volterra 积分方程及相关偏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微分方程、随机线性二次问题等。

  这是数学科学学院连续第四年获批此类项目:胡耀华老师(2022 年获批)、高延老师(2023 年获批)、周泽老师(2024 年获批)和王寒霄老师(2025 年获批)相继获得资助。

  徐鹏,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

  2018 年于北京大学获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武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农业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水环境学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周光研究员申报的「细胞生长因子与衰老再生」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类项目(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意味着,实现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该人才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仝柯申报的「金刚石材料的强韧化」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 200 万元。该项目通过高压调控金刚石显微组织结构,在保证超高硬度的同时,力争实现韧性的大幅提升。

  仝柯,燕山大学校聘教授。2013 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8 年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开展合作研究,2019 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燕山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20 年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近 5 年发表 SCI 论文 29 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马斌,男,1992 年出生,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 类)获得者(原国家优青)。

  2021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遗传学专业,师从何祖华院士,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21-2023 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2023 年作为扬州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加入扬州大学农学院。曾获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扬州市绿扬金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凤优秀博士等人才项目资助。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刘斯洋副教授成功入选 2025 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刘斯洋副教授长期从事遗传统计、生物信息学及人工智能领域方法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围绕如何高效识别疾病遗传与环境病因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研发了多项创新算法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真实世界健康医疗大数据,系统解析生命早期妇幼人群疾病及中老年脑血管病的病因机制,构建了部分疾病的预警与干预模型。

  该基金围绕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理论与资源评价等领域,着力解决海域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动态演化机理等难题。该基金的成功获批,将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研究注入创新动力。

  上海辰山植物园药用植物与次生代谢研究组许晶晶副研究员申报的《植物天然产物合成和调控》项目成功获批,资助经费 200 万元,实现了辰山植物园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的新突破。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朱光旭博士,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资助。

  朱光旭博士,分别于 2012 年和 2015 年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并于 2019 年于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至今。现任职网络系统优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客座副教授。致力于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交叉研究。

  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湘湖实验室生物种业研究院蔬菜核心种源创制团队负责人刘娜研究员获B 类项目资助。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葛晓阳研究员的「棉花生物技术及优异性状形成机制解析」获B 类项目(原优青)资助。

  葛晓阳研究员将进一步聚焦棉花株型改良、抗病性和早熟性的协同改良深入开展研究,着力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异靶标和骨干种质。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