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曾被认为是“宝石之王”的钻石价格降了不少。而比起柜台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石头,钻石(原石)生产商的价格跌得更多。
作为行业霸主戴比尔斯,已经成为母公司英美资源的一块鸡肋:放在手里贬值,降价也卖不出去。这和之前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
拥有两万多名员工的戴比尔斯从19世纪末成立以来,一直是钻石市场的顶级参与者。之前戴比尔斯打个喷嚏,整个钻石行业都要患上感冒。而现在戴比尔斯本身就在生“消化不良”的病,过去两年英美资源集团已两次对戴比尔斯资产进行减记,将其账面价值降至49亿美元,其中约20亿美元是难以被市场吸收的庞大库存。奥本海默家族自1926 年以来一直持有戴比尔斯的部分股权。2011年,由于需要平衡预算,奥本海默家族将其所持40% 的戴比尔斯股份卖给了英美资源集团,当时英美资源如获至宝,将这个公司看作是一只会下“钻石蛋”的鸡。然而这才过了十多年,这只鸡在乱飞,“钻石蛋”也砸在手里。
戴比尔斯的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也面临被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必和必拓并购的压力。为了保持独立,英美资源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框架调整,煤炭、镍和铂等几块业务相继找到了买家。但钻石业务的出售却迟迟没有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钻石市场的萧条中,这块业务并不受欢迎。
实验室培育钻石的竞争,以及中国、美国等主要市场需求下滑,导致戴比尔斯去年收入仅为2022年的一半。以钻石产量衡量,2024年该公司的开采量比2023年减少了22%,从3190万克拉减至2470万克拉。这种下滑看上去具有死亡螺旋的特征,因为戴比尔斯公司计划2025年的开采量进一步下调至2000万至2300万克拉。
戴比尔斯率先实现了“双减”——营收和产量都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出售变得越发艰难。英美资源集团在财务账面上对戴比尔斯的估值为49亿美元,但由于销售下滑,最终成交价可能远低于这一数字。英美资源不愿接受“骨折价”,或许是为了保价考量,也拿出了一条变整体出售为“零售”的B 计划,即在买家出价不够高的情况下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但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即使戴比尔斯尝试上市,其估值和前些年相比也会大大降低。
自2022年3月达到158.39美元峰值以来,钻石价格已接近被腰斩。钻石生产商也都因此受到打击。去年不仅戴比尔斯被减记,其他钻石矿商如俄罗斯的阿尔罗萨、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南非的佩特拉钻石公司的相关业务也出现了类似下滑。对于这些曾历经数百年贸易战、战争、经济萧条与疫情的钻石公司而言,合成钻石如今带来的,或许是它们迄今面临的最有生存威胁的挑战。
戴比尔斯在应对天然钻石挑战时,由于政策反复,既丧失了主动,又浪费了时间。2018年,在人工钻石方兴未艾的时候,戴比尔斯早早就创立了自己的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开始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便宜的合成钻石。公司实施这一多品牌运营举措是为了创新制造一个细分的市场,这样一方面能够保留高价天然钻石的奢侈品定位,另一方面通过低价策略削弱培育钻石竞争对手的市场吸引力。然而,这一策略反而引发了一场大范围的激烈价格战,不仅压低了培育钻石的售价,也拖累了天然钻石的价格。随着中国培育钻石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戴比尔斯的Lightbox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今年,该品牌干脆关门大吉,这也意味着过去7年中戴比尔斯的双向出击策略彻底失败。
钻石生产商面临的另一种挑战来自钻石生产国对资源的把控。戴比尔斯遭遇打折,受损失的不只是母公司英美资源,还有钻石生产国。非洲南部国家博茨瓦纳持有戴比尔斯15%股份。1967年戴比尔斯在博茨瓦纳发现钻石,并将这个国家绑上了利益战车。钻石业是博茨瓦纳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长年占其GDP的三分之一左右,并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按价值计算,博茨瓦纳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出口国。
去年在博茨瓦纳一家矿业公司发现了一颗重达2492克拉的钻石原石,这是仅次于“库里南”的世界第二大的钻石原石。时任博茨瓦纳总统马西西在总统办公室内亲自向媒体展示了这颗史上第二大钻石。那是最近几年博茨瓦纳钻石业难得的高光时刻,因为就连这样一颗巨钻也没有提振博茨瓦纳的钻石收入。去年由于钻石收入下降,博兹瓦纳的执政党60年来首次失去权力,展示钻石的马西西也已下台。今年博兹瓦纳政府称正在认真考虑对这一“战略性国家资产”的完全控制权,现任总统博科认为戴比尔斯“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也许应该接管并自己出售这些钻石”。
然而,不管是谁,当前出售钻石都不容易。钻石贸易商警告称,受美国关税政策及全球贸易战影响,全球规模达800多亿美元的钻石行业已“几近停摆”,作为重要宝石交易枢纽的安特卫普,其出货量已降至正常水平的大约七分之一,不确定的前景对整个钻石行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技术革新、贸易争端、政局变动、矿业民族主义,以及市场波动同时涌来,钻石公司的折扣不得不变得更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